本周大盘小幅高开1点,开盘3406点。周一,市场高开高走。5日和10日,大盘收于中阳线。周二和周三,市场继续以阴线收盘。周四,大盘收窄至3345点,出现小幅正十字。上周五,大盘高开高走,成交量不大。中阳线回升至3400点,最终收于3418点身12点,上涨13点或0.4%的萎缩小阳线,周线图显示趋势性萎缩小阳线收五阴;创业板则上涨74点或2.8%的中阳线,走势强于主板。盘面上,电力板块高居榜首,深圳能源、长源电力大幅上涨,但前期领涨的南方电网、华银电力已开始走弱;集团股有所反弹,贵州茅台回升2000元;新能源汽车板块有所回升,长城汽车、比亚迪也有所反弹而宁德时报周五也都明显走强。
我在以前的博客里说过很多次,我计划在3月底前,当每个股票市场的价值增加,融资额出现的时候,在证券公司建立一个职位。很多博友也反复问,目前是否应该收购证券公司,所以我写了这个博客。
自去年7月中旬1828年以来,股市指数持续震荡下跌。今年开盘后,连续下跌。2月9日,该指数跌至最低点1323点,最大跌幅接近28%。另一方面,现在的股市指数与7月份3458点的峰值一致。让我们来看看证券板块的日K线走势(下图):
(证券板块日K线走势图)
哪些是证券股?他们不经营“产品”,而是为股票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提供服务,收取手续费和收取“佣金”赚取利润。他们靠股市“发财”。因此,证券公司一直对股市的牛市熊市非常敏感。在牛市中,他们往往是看涨的,而在熊市中,他们是低迷的。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散户都是证券公司的忠实“粉丝”。在2020年6月和7月,我将非常高兴地还拥有融资和全额持仓证券股份。证券公司股票的上涨一定是在牛市中,但不一定是在牛市中上涨。由于证券公司的特殊性,其业绩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部分股票(不是大盘股指数)的上涨、成交量的不断扩大、债券市场的稳定走势,因为证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交易佣金、IPO保荐人收入,而自营利润(包括持有大盘股指数)、获得较好收益的股票和债券数量、保证金利息收入等
在2020年6月和7月,证券板块爆发,出现了一波大盘行情。短短两周内,上证综指涨幅接近50%,强势股更是翻了一番多,如光大证券。随后,大盘指数进入3个月调整期,证券板块也出现回落。2020年11月以来,大盘指数再度上行,但证券板块和大盘指数分道扬镳,因为虽然大盘指数上行,但只有少数机构指数股疯狂推高指数,尤其是今年以来。截至春节前夕,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在市场当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,化工板块上涨5.5%,而其余板块上涨1.5%的板块有9个,占比超过13%。可以看出,去年11月后大盘指数的上涨有赖于“靓百”,但“杀伤力3000”的个股却在疯狂下跌。在大量个股走势低迷的同时,债券市场也因流动性紧张而“熊”起来。如此看来,虽然大盘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一直震荡上行,但券商的“盈利”却“差强人意”,因此弱势走势当然是合理的,近期大盘从3700点大幅下挫至3400点,主要是前期集团股大幅下挫所致,而大量中小盘股走势相对平稳。